會幕:上主與人同在,還有⋯⋯

會幕的意思是上主與人同在;也是上主給予以色列人的一項工程。

上主要以色列人一同去建造會幕,要他們前進(Forge),脫離昔日在埃及地的奴隸身份。不過在做會幕之前,其實以色列人已做了一項工程,就是金牛犢,這是他們出埃及旅程的一個低點(low point),金牛犢意味以色列人未預備好上主的出現(Not Ready for God),也意味他們仍然依賴或眷戀在埃及地的「安逸」,甚至當地偶像神明的安慰。

金牛犢事件之後,上主重新頒布誡命,吩咐以色列人建造會幕,上主沒有直接把會幕白白給予以色列人,而是要他們一起在上主的指引下建造出來,而指引(出埃及記35章開始)就基於兩個向導:自願性與多元性(Voluntariness and Diversity)。

他們為會幕奉獻,正如經文所記:心受感動、甘心樂意⋯⋯等等,各人自願地把建造會幕所需要的材料奉獻出來,每人所奉獻的都不同,這是第一個自願與多元。然後,他們各人按各人的技能,心裏有智慧,心受感動,依照上主吩咐的方式(出埃及記25-31章),建造會幕不同的部份,這是另一個自願與多元。就是這樣,以色列人整體的自願與多元,將不同的材料、人力集結起來成為了「一」個會幕。他們一起承擔上主所吩咐的「工程」,藉著這個過程,他們由一群被解放的奴隸,成為了一群有所歸屬的子民,望見會幕,不單是上主與他們同在,也是「我(們)」自願參與,彼此分擔的一項工程。

建造會幕的過程,是以色列人從為奴的心態,邁向聖潔國度,作神聖子民的轉捩點;同時也令他們擺脫金牛犢的影響,認清帶領他們的上主。猶太人有這樣的反省:Torah之中,上主用了3章大約47節經文就創造了整個世界,但卻要用很多章節(Dozen chapters and a thousand verses)去指引以色列人去造一個輕便的約櫃(Portable Ark)。

我們常祈盼:上主與我們同在。能夠成功建造會幕,是因為我們自願,也因為我們彼此之間的多元;而我們的自願與多元性,都要在上主的指引底下,才能成就會幕,否則我們只會建了一隻金牛犢。

主佑。

參:《READING THE OLD TESTAMENT THROUGH JEWISH EYES》Rabbi Moffic, Evan.

文章Facebook link: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186202077/posts/pfbid02z5eDj51ZZqhtTJK5dhMzMcKeLJ1VUmCYDMCNJL5HcexLPXjuqN64bZHpMk5JsYubl/?mibextid=cr9u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