閤府統請

近日常聽到(至少是筆者常聽到)身邊的弟兄姊妹討論是否應該「分齡崇拜」,意思即是教會是否應該按不同年齡的信徒設立不同的崇拜,正反的聲音各有千秋。有的認為,不同年齡的信徒都應該有屬於他們的崇拜,無論是內容,形式等等,都要切合他們的需要;另一方面的聲音卻支持教會的崇拜應該是教會整體性的聚會,不應該把信徒分成一堆堆進行崇拜,這樣只會令跨代問題更加嚴重。

不少外國教會或香港某些教會,都會讓不同年齡的信徒一同參加崇拜,當中也包括了小朋友,他們的做法是讓小朋友一同參與在唱詩的部分,然後會讓小朋友到其他地方去學習聖經,而會眾就在禮堂中繼續崇拜。這樣,小朋友就會從小可以「淺嚐」崇拜的味道,當他們長大後,就不會對崇拜感到陌生,因為自小就有這個崇拜的經驗。

在天主教的彌撒中,小朋友不論幾多歲都會一同參與整堂的彌撒,筆者參加過至少三間不同天主教堂的彌撒,都是一樣的。當然,太小的嬰孩在彌撒中有時的確會帶來一點點的「聲音」,通常家長們都是自覺地把他們抱到聖堂外去「安靜安靜」。或許我們會問,這樣不會令人覺得騷擾嗎?筆者的反省是:「電話響咪仲煩?!遲到咪又係騷擾?!君不見鼻鼾之聲側邊來?!」抱歉這樣帶有一點的貶損,但甚麼東西真正在騷擾我們崇拜?

另一方面,教會無所不用其極地鼓勵年青人要「返」崇拜,但都好像不是太有果效,筆者認為歸根究底是我們沒有從小給他們正確的崇拜教導,包括讓他們從小就參與在崇拜當中。而且教會並不是真的了解到年青人的需要,以為改變了模式,讓他們自由地搞個「大龍鳳」就是他們想要的?又或是勉強他們要參與在崇拜或崇拜的事奉中,就會令他們慢慢喜歡崇拜?

曾經跟幾位年青人分享他們對崇拜的看法,以下都是他們普遍的「真心話」:

「那些詩歌是唱豬、鵝(主,我)嗎?是粗口嗎?」

「那個帶領詩歌的可否提起精神呢?他連自己都沒有被詩歌感動,就叫我積極投入?我而家真係覺得好投入,好感動囉⋯⋯」

「那個講道的是住在火星嗎??他似乎不知道地球發生甚麼事??他不食人間煙火的?講了45分鐘,他還未斷氣?」

「為甚麼要在崇拜中做這個?做那個?⋯⋯」

坦白說,某些的評語也十分值得我們反省,當然如有雷同,實屬不幸。但他們的分享也令筆者明白,年青人真正的需要,不一定只是在「形式上」的事,而是在實際的經驗上,都令他們吃不消,甚至有些時候,我們所謂的「成人」也吃不消,這個問題涉及了崇拜其他的討論,不過卻不是本文的重點,我們就此先放下。

那麼,教會可以帶給年青人一個怎樣的崇拜經驗?是不是把他們分出來,讓他們有他們的崇拜,就是好的方法呢?無規矩又何以成方圓?崇拜始終是崇拜,怎樣跟他們定下崇拜的「規矩」?但當要定下規矩時,又要顧及他們的意願、感受,如何才可以取得平衡?

其實,我們也要體諒一下年青的信徒吧,不要硬說他們不願意崇拜就怪罪於他們,也不一定是他們的錯,我們也得反省我們有沒有好好地幫助他們參與在崇拜之中。試想想,從小到大他們都沒有機會「淺嚐」崇拜是甚麼一回事,然後突然有一天我們跟他們說:「大個喇!返崇拜啦!」而對於這個崇拜,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是甚麼,而且也未必有時間讓他們去消化,俗話說:「硬食!」。或許我們會問:兒童崇拜不也是崇拜嗎?那就要看看我們如何計劃我們的兒童崇拜了,筆者認為關鍵就在於是否與「成人」崇拜有正確的接軌。

然後,當我們發現年青人不能「投入」於崇拜時,便找來各方各面的所謂模式,將一大堆坊間東西、價值觀,不論是甚麼,只要他們覺得是好的,就放進他們的崇拜中,但又缺乏對他們適切的教導。當他們長大後,對那些「模式」習慣了,又或是厭倦了的時候,所謂的「成人」崇拜又容納不了他們的回歸,又是轉進另一個死胡同。

因此,筆者認為教會應該讓小朋友參與在崇拜之中,至少讓他們可以參與在部分的禮儀之中,例如是唱詩,或是聖餐。目的是讓他們從小就可以淺嚐崇拜的味道,讓他們可以多一點明白和認識崇拜,待他們長大後參加崇拜時,更容易的投入崇拜。我們常常說要讓年青人起來在崇拜中事奉,其實只要好好地從小向他們作崇拜的教導,他們就會是下一梯隊的事奉者,讓他們紮根於真理上,他們是有能力去做很多崇拜的事奉。更何況,有時候他們所給予的意見,可能會是崇拜更新中一些重要的基石,問題是我們從一開始是如何教導他們走在正確的方向,讓他們在崇拜的規矩方圓之中尋找突破和更新。

基督信仰的崇拜是閤府統請的。

榮歸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們。

Alan 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