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美?

當我們談及崇拜的禮儀,我們很快就會把她(筆者認為禮儀是美,所以用這個她)誤當作古老陳舊的東西,是過時的,就是不夠「當代」,總之就是沒有時代感。尤其在非禮儀的教會(這裡並沒有任何貶損),崇拜的每個「項目」就是崇拜「流程」,當我們把這些稱之為「禮儀」的時候,就會「被覺得」不對。不過,我們要明白一點:禮儀本身其實是我們向上主所呈獻的一切;而透過禮儀,上主亦向我們啟示祂自己。

崇拜中的禮儀絕對不是禮節的意思。禮節是君臣父子之間的事,即使有禮可行,臣對君可以不服,子對父或許不敬。

先不談聖經,用一個生活的比方,來說一說崇拜中的禮儀:當我們有機會與心儀的對象共赴晚宴時,我們會如何赴會?我們或者會選擇一間不錯的餐廳,不用太昂貴,但也不能太隨便,可能會先上網看看其他人對餐廳的評價,又會多選幾間作比較,早幾天便會開始預備這個約會。或者我們不會過份盛裝,但也絕不會「豬肉背心踢膠拖」,是嗎?約會時,我們會盡情享受與對方一起的時間。

頃刻間,任何東西、食物、環境,甚至時間,都變得完美,全因為心儀的人在與我們約會。

這就是禮儀。我們是上主所「心儀」的兒女,祂享受與我們一起的時間,我們做的任何事情,就是向上主表達我們對祂的禮儀。沒錯,當我們在崇拜中玩手機、打whatsapp、魂遊太虛的時候,這些也就是我們對上主的禮儀了,同時亦表明了上主只配得我們向祂奉上這等檔次的禮儀。我們與心儀的對象約會時,會只顧玩手機而不理對方嗎?會對著對方魂遊太虛嗎?會嫌對方「悶」嗎?

禮儀首要是關乎態度的事,其次是關乎行為的事。

禮儀這個字,本身是從兩個字組合而成,就是人(λειτουργ
ία‭ ‬from‭ ‬λεώς‭ ‬‘people’‭ ‬)和工作(ργον‭ ‬‘work’),加起來即是人的工作,當這個字要指向崇拜的時候,就是指我們在崇拜中所做的一切,包括了唱詩、讀經、祈禱、聆聽等等。所以任何在崇拜中的一舉手,一投足,我們也可以視之為崇拜中的禮儀。曾經跟一位朋友討論,崇拜中的每個「項目」,究竟應稱為「流程」(Program)還是「禮儀」(Liturgy),友人堅持只不過是一項一項的流程,而筆者就堅持稱之為禮儀。原因是:流程是屬人的,禮儀屬是上主的;流程也只是一種「物流」(Logistic)的過程,而禮儀卻是帶著一份態度。也許我們會說:都只是名稱而已,何須一番文字獄?筆者會說:我們視之如何,就稱之為何。

因此,在崇拜中我們以禮儀向上主表達我們對上主的崇敬,透過唱詩,我們向上主表達讚美和頌讚的禮儀;在祈禱中,我們透過祈求獻上我們心思上的禮儀;讀經和聆聽時我們專注在上主的道中,這份專注就是我們向上主呈獻的禮儀;在奉獻時,我們謹慎地投入金錢的奉獻,安靜地默想,專注於上主的神聖空間之中,也是我們對上主表達對祂敬畏的禮儀,崇拜中的禮儀就是一份以行動而表明出來的態度。
同樣,透過了禮儀,上主向我們啟示祂自己:在崇拜空間之中,上主向我們啟示了祂無瑕的神聖;在聆聽之中,凡有耳的就應當聽,上主向我們啟示了祂的律例和典章;在音樂、歌詞中,上主向我們啟示了祂的美善和崇高;在洗禮之中,上主向我們啟示了祂對世人的接納和愛情;在聖餐之中,上主向我們啟示了祂對罪人的救贖和恩典⋯⋯

因此,透過禮儀,我們不但可以向上主獻呈我們的心思和行動,也讓我們可以透過禮儀看到上主的作為和祂向我們的啟示。

那麼,我們獻上的禮儀是美的嗎?前文說禮儀是以行動表明態度,那麼我們就應該把她做好,要做得美。記得一次筆者在忙亂下把自己的水樽放了在聖餐桌上,結果被神學院的教授教訓了一記:「這是上主向我們施恩的桌子,把你的水樽拿走。」筆者之所以提這件事,是因為這件事讓筆者明白,對上主的事和物的尊崇就是美。我們設計崇拜的禮儀,對上主的事和物也必須帶著這種尊崇的態度,那麼我們的所設計和呈獻的禮儀才稱得上是美。

另一方面,上主向我們的啟示是美的嗎?這個答案很明顯吧!或者,有時候所謂不美,是因為我們本身看不見,又不明白那份美,而不是上主的啟示不美。

禮儀是以行動帶出態度,要美的。

榮歸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們。

Alan 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