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最大的羞辱——再思耶穌十架喝醋一幕一文

原文Link

文中所記,作者認為「嚐那醋」是「羞辱」的巔峰,若作者的邏輯是把十字架之刑比方作羞辱,這個巔峰的說法是可理解的。但根據文中的邏輯,「羞辱」似乎是源於那些「醋」的來源而非救贖的本義。筆者認同「嚐那醋」是一個高峰,但應該是救贖的高峰,因為基督在十字架上要成就的是對世人的救贖,而不是「被羞辱」。

文中首先提到「且等著,看以利亞來不來把他取下。」這句話是挖苦,是明明的羞辱,繼而提到另一個問題,就是為何會有一個盛滿了醋的罐子在那裡。首先「且等著,看以利亞來不來把他取下。」不少釋經書都認為這話是挖苦、羞辱,但這並不等如把醋給基督喝的行動也是一樣。雖然馬可這記載會讓我們以為這個拿醋給基督喝的人就是說這句話的人,但「且等著」在經文中的意思是:「由得佢啦!」(且等著=Wait,原文Aphete的意思是:Leave him alone)何以有一個人會邊說「由得佢啦」,而又邊去拿醋給基督喝?因此在馬太福音27:48-49中記載的同一事情中,拿醋給基督喝和說話的是不同的人,而動機可能正如文中所說,是想羞辱祂;而約翰福音19:29只是用了「他們就拿海綿蘸滿了醋,綁在牛膝草上,送到他嘴邊」,釋經書普遍認為這個「他們」是指24-25節中的士兵。我們可否把馬可福音這記載視為有人誤聽到基督在喊叫以利亞,所以急忙地給祂一些醋作解渴之用,藉以拖延一下祂的死,因為這人認為以利亞真的來救基督?!那麼這就是出於對基督的憐憫而不是羞辱了。

至於為何會有一個盛滿了醋的罐子在那裡?首先罐子裡所放的「醋」,原文其實是指稀釋了的酒,味道是酸的,是士兵(或一般工人)的日常飲用,那裡是一個刑場,士兵要留守差不多整天的時間去執行死刑,所以這罐子裡的「醋」是供他們所喝的,而應該不是文中所提及那些用作消毒的酸酒。而這些「醋」是供士兵喝的,旁觀者應該不會輕易就可以去取給基督喝,亦因此有學者認為即使在馬太和馬可所記載,拿酒給基督喝的都是士兵之一。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喝的酒,與馬可福音15:23所記載的酒是不一樣的,15:23是拿沒藥調和的酒,是給死刑犯減輕痛楚的酒,基督沒有接受到那酒。

近來不少聖經和神學研究,都會把基督的救贖和逾越奧蹟作比較。當中Dr. Scott Hahn的The Fourth Cup和Dr. Pitre Brant的Jesus and the Jewish Roots of the Eucharist或者可以給我們方向去思考基督在十字架上喝醋的一幕,簡單分享一下:

逾越晚餐指向了基督透過最後晚餐所設立的聖餐,聖餐指向了將來新天新地的羔羊婚宴,天上得勝、歡樂的筵席。基督告訴門徒,祂不會再喝這葡萄汁(酒),直到與他們在父的國度中同喝新的那日子。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成就了新的逾越,祂的復活,讓逾越救贖完滿。

「杯」在聖經中(希伯來文學)有很多意思,可以是指將來、審判、祝福、(上主的)忿怒、喜樂還有痛苦。當基督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祂三次求父把杯挪走,我們普遍認為這是指「上主忿怒的杯」,而Dr. Scott Hahn和Dr. Pitre Brant卻認為是指逾越晚餐中的第四杯酒:整個逾越晚餐,要喝畢第四杯酒才算是完成,基督的救贖是「新的逾越」,要把逾越救贖完全地實踐出來,祂就要喝下第四杯酒。福音書分別地記載了基督與門徒同吃的時候只喝了三杯酒,就出去客西馬尼園禱告。當基督在十字架上臨死前,祂主動地說:「我渴了」,有人就拿海綿蘸滿了醋,綁在牛膝草上,送到祂嘴邊,當基督嘗了那醋之後就說:「成了!」(It’s Finished)然後就斷了氣。Dr. Scott Hahn認為這是基督在逾越晚餐中的第四杯酒(第四杯酒叫作:Cup of Consummation或者Cup of Praise),而祂所說的「成了」,是指整個逾越救贖在祂喝畢第四杯酒時終於完成了,基督成為了世人「新的逾越」,而逾越救贖就在基督復活時得以完滿(Fulfill)。

若我們認同以上的推論,基督喝下第四杯酒完成了逾越,上主的國降臨,只是還沒有完滿,直等到基督再來的那日子,就是上主的國完滿的日子,是最終新天新地的實現,是基督與我們吃喝新的日子。今天在聖餐中,我們就要預嚐這個完滿的國度,是透過與基督和眾聖徒同飲來預嚐。我們所預嚐的,不單是一杯葡萄酒,也不單是一個筵席,而是一個完滿和完備的拯救。據猶太人和舊約對彌賽亞筵席(Messianic Banquet) 的解讀,這個筵席是一個終末的事件(Eschatological event),而不只是一個典型的筵席,正如以賽亞書25:6-9所說的情景。

在受苦的過程之中,基督一直被羞辱,整個救贖事件本身已是對道成肉身的王最大的羞辱,基督在十字架上「嚐那醋」,意義在於祂要完成救贖的工作,成就了對世人的逾越救贖,正如筆者開首所說,絕對贊同文中作者認為「嚐那醋」是一個高峰這說法,問題是這是一個怎樣的高峰。

這是逾越拯救的高峰,是把整個救贖推向「成了」的高峰。

主佑,阿門。

註:
本文其他參考:

Marcus, Joel. Mark 8–16: A New Translation with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Vol. 27A. Anchor Yale Bible. New Haven;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9.

Brown, Raymond E. The Death of the Messiah and 2: From Gethsemane to the Grave, a Commentary on the Passion Narratives in the Four Gospels. Vol. 1 and 2. New York;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