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係粉唔粉紅色咁簡單

近日一位同工告訴筆者一件趣事,聽落是笑話一則,但細想之後,可能是教會的哀歌。話說實行了好幾年的點燭禮,今年終於會放第三支象徵喜樂的粉紅色爉燭,但卻被堂主任問:「點解?點咗咁多年都係四支紫色,做乜無啦啦放支粉紅?」幾經解釋,終於得到他的首肯。

請不要笑,第三支是不是粉紅色的爉燭,對筆者而言並不是問題的重點。問題是崇拜中的禮儀不是為做而做的東西,不是歲晚煎堆,人有我有的東西。無論是甚麼的禮儀,如何踐行,禮儀是上主對人的啟示,人對上主的回應,是信徒生命的培養;不是一種「做咗就算」的東西,背後是神學、聖經和教義、歷史的表達。

傳統上將臨期的四個主日都有它的意義,若我們有能力,也可以另外去設計一些將臨期的主日來幫助信徒預備迎接基督的降生,但至少我們要明白這個節期和禮儀本身的意義和精髓,我們才會知道怎樣去「再設計」一些有內涵的事情。有不少宗派或者教會也會有他們自己所構思的將臨期安排,有一個例子是這樣:預言、天使、牧羊人、智者(聖經所寫的博士),而這個例子的第三主題牧羊人也是象徵喜樂的意義,因為傳統上第三主日是喜樂的意思,而這喜樂是藉著救恩帶給我們的。

筆者也提議多一個例子,就是用四卷福音書來設計四個主日,也未嘗不可:第一主日是「預言」中的猶太人的王,福音宣講可以用馬太福音二章一至十二節;第二主日是福音的「起源」,可以馬可福音一章一至八節作為福音宣講;第三主日是萬國的「救恩」,是喜樂的事情,福音宣講可以用路加福音二章廿五至三十二節;最後第四主日,就以約翰福音一章一至十八節作為「道成肉身」的福音宣講。我們可以先了解節期的意義,再去設計一些新而又帶有神學或者聖經意義的禮儀或主題去踐行於崇拜之中,而不是胡亂地去構思或者人有我有地去做,做錯了又不知道,如果是這樣,筆者會建議不要做為好。

話說點來,筆者曾經也因為「唔識嘢」而錯怪了聖誕樹,往往看見台上放了一棵五光十色的聖誕樹而感到不耐煩。但其實在中世紀某些禮儀傳統中,聖誕樹是象徵伊甸園中的生命樹和分辨善惡樹,通常會在平安夜晚上,於教堂外的空地設立這棵樹,於祈禱後會燃點樹的燭光,直至顯現節,這樹的設立,就好像在地若在天的意義,而且有英文會稱這樹為Christ Tree。只是其後,信徒把其他的「裝飾」也放了上去,慢慢變成了當代我們所見到的聖誕樹。筆者相信,很多教會是因為知道這個「在地若在天」的意義才會放聖誕樹上台,若然不是,就不會這樣做。

禮儀的精髓,不是做,而是我們是否明白當中的意義,是否榮耀上主,對信徒有益處;若不明不白的去盲幹或亂做,不如不做。

主佑。阿們。


相關資料:
https://www.reformedworship.org/article/september-1993/circle-light-four-themes-use-advent-wreath
https://www.catholicculture.org/culture/liturgicalyear/prayers/view.cfm?id=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