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承載信仰(刊登於:91期《基道文字》)
如果沒有音樂,我們的信仰或崇拜會變成怎樣?
我們崇拜時,沒有進堂禮的伴奏,也不用唱詩,默想時會靜過太空,講道後沒有唱詩回應,奉獻時亦可能變得無所事事。沒有音樂,我們會否不知道如何崇拜?靈修時沒有音樂或者詩歌,我們會否很難在靈裏找到平安?
抑或我們可以高舉十字架作進堂禮,以誦讀詩篇作為詩歌讚美,默想時望著聖桌、瞻仰十字架以記念上主的恩賜和基督的救贖,講道後同誦信經以信德回應上主聖道,奉獻時心中默禱,望上主收納我們的奉獻?靈修時,欣賞上主美好的創造,或者也會得著平安?
上述情況,除非刻意安排,否則未必會真實出現。音樂乃上主所賜給我們的,藉著音樂,上主與我們分享祂美善的創造,讓我們體會到一份不能用肉眼看到的美;音樂中那複雜豐富的情緒和感覺,直接觸碰我們的心靈,音樂與我們對話,旋律帶動我們的思緒,歌詞向我們言說信仰、生命、人、事和物。音樂更是崇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歌頌、彈奏樂器為崇拜禮儀添上了彩衣;音樂幫助我們更投入於敬拜之中,幫助我們向上主表達尊崇、敬畏。透過音樂,上主給我們啟示、安慰。上主明白我們的情感和需要,透過音樂,我們可以向祂表達情感,信徒之間可以彼此服事,也可以讓我們更感受到上主的恩典和慈愛。
音樂帶動人的情感,讓人可以共融於上主之內,然而有些時候卻很弔詭。例如當八、九十年代「敬拜工業」開始之時,不同團隊紛紛出現,各樣的音樂或崇拜聚會,從教會式的小攪作到專業的舞台製作,一時之間百花齊放,好不熱鬧,討論連連。那邊廂說這些音樂太屬世,這邊廂說那些音樂太古老沒人懂,有的說音樂會不是崇拜,有的說死氣沉沉才不屬靈;更令人摸不著頭的,就是把詩歌分為傳統和現代,又以樂器的選用作為所謂的崇拜或音樂更新。慢慢我們所討論的只是音樂,而不是「音樂與信仰」。這樣,信仰就會被音樂取代,讓人以為有好的音樂就等於有好的崇拜,有好的音樂,就是崇拜好正。這是焦點上的錯誤。
其實音樂本來就是「鹹魚青菜,各有所愛」的東西,而且一定會因著年代與潮流有所興替,也會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閱歷而「口味」有所不同。或者不同的崇拜禮儀,也應該有不同的音樂去配合;而同一首詩歌,也可以有不同風格的編曲,這就是音樂有趣之處。反而,相比起音樂的類型曲風,音樂所承載的內容,即是信仰的內涵,才更值得我們留心專注,尤其是當涉及到崇拜的音樂時,我們就要多加留意,因為崇拜是我們踐行信仰的其中一個重要時刻。
我們每個人都或許會有自己特別喜歡的詩歌,筆者喜歡的是禮儀詩歌(Mass Music),每次在聖堂唱榮頌,即使歌詞只是直接描述三一上主的奧蹟,筆者都總會眼濕濕。禮儀詩歌豐富地承載了信仰的內容,在崇拜中把信仰確實地踐行出來。不要誤會筆者的意思,這裏絕不是要貶損其他的詩歌,其他的詩歌也是很好。只是筆者認為,這些禮儀詩歌其實帶給我們很多的提醒,在我們為崇拜選擇詩歌時,不妨可以參考一下禮儀詩歌的內容作為選詩的其中一個方向。筆者訓練敬拜隊的時候,也會常常以禮儀詩歌的內容去教導選詩,這個做法,可以幫助我們選出一些更加忠於聖道的詩歌,不致偏離崇拜和信仰的本質。
當談及音樂與信仰的時候,他們兩者應該是共融的,但首先音樂不應只是反映著個人的喜好,也不要只著重表演的水準高低,而是要承載信仰的內容和本質,這樣,信仰的精髓就可以透過音樂慢慢幫助信徒進入與上主的共融之中。
主佑。阿們。
(Edited by Rebecca Ch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