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專業的來(三)

近日在查經時跟敬拜隊討論:能力?心態?哪個緊要?次序該是如何?這個問題有點像雞和雞蛋一樣。

事奉發自內心,心態是緊要的,常言道上主看人的內心,因此在教會中會出現一些:「嚟啦!有心就得!有心上主就會加力啦!」的呼召。當然,上主絕對能夠以奧蹟叫人得著恩賜能力,筆者絕對不敢也不能否定這點,想死乎?筆者也不敢說事奉心態不重要,但可否有多一個角度去看事奉的能力與心態呢?

若果被召者「有心就得」,那麼保羅被呼召時是怎樣?司提反被石頭擲死的一刻,保羅在旁有份參與,「趕盡殺絕基督徒」基本上是保羅被召前的畢生志願,這應該不會是被呼召的心態。不過另一方面,保羅就具備了當時作為「宣教士」的條件,他是大數家的人,受訓於伽瑪列門下,極好的猶太教育,也有研究認為保羅同時具備良好的希臘化教育。(參:The Anchor Yale Bible Dictionary, Article: Paul)因此,對內對外保羅也有足夠的裝備應付各種爭論,是一份優勢。

我們推測上主叫保羅先悔改,有了回轉的心就立志行善,委身於宣教的事工。但同樣我們也可以推測上主「先」看見保羅的背景與優勢,所以出手整頓保羅,再委以重任。當中的次序,我們都不得而知,或者又看看另外兩個例子摩西和大衞,他們真的如我們所想的「弱雞」嗎?

摩西八十歲才被呼召,一個老人家被上主呼召,依然願意承擔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責任。不過,就心態而言,摩西被召時,他對主的回覆與推卸,不似是有承擔的人,根本是不願意,更一度令上主「火滾發惡」。就背景而言,摩西又絕對勝任:牧羊四十年,他熟悉如何帶領一群羊(或人)去找吃的,也會熟悉曠野的危險;作為曾經的埃及人,他會懂得埃及人的文化語言,也因為被「希伯來婦人」湊大,他也會懂得希伯來的文化,因此他既可以與法老爭論(聖經記載中,很多時是摩西對法老說話),也能與以色人溝通。

同樣也是牧羊人出身的大衛,當上主藉撒母耳揀選他時,聖經形容大衛是年輕,而且「面色紅潤,雙目清秀,容貌俊美」。留心,「後生加靚仔,唔一定弱雞。」正如撒上17章所說,大衛一直牧羊,面對很多兇險猛獸,他都以一己之力退敵,保護群羊;他以同樣的身體質素和智慧打敗了歌利亞,聖經只形容歌利亞巨大和大衛年輕靚仔,而我們一向好像有點偏心於大衛的靚仔又寫詩,所以總是覺得他是「弱雞」?同一個邏輯底下,雖然大衛身材未必最高大,但上主因為大衛有這些良好訓練而揀選他,雖然撒上16:7上主說:「不要只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上主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上主是看內心。」上主並沒有否定外表,只是不要「只看外貌」;當大衛粉墨登場時,聖經都是先從外表去形容他,在同一章中,經文也沒有直接描述大衛當時有甚麼心態。

這裡不是要說「勁人當道」,而是想表達有些事奉的確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才可以好好擔當,能力是可以透過學習訓練出來,有些又會因著個人經歷而練成。文中的三個例子,以我們今日的標準,被呼召時他們的心態根本不合格,或者其實聖經又沒有明顯的記錄,但我們可以肯定他們三人在被召時已有一些客觀優勢、條件,及後在事奉過程中被上主教導而改變了很多。保羅從蔑視和敵對基督到「如今活著的不再是我,仍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摩西由「你愛打發誰就打發誰」到多翻向上主求情,承擔以色列人的性命;而大衛在事奉中不停被上主所修剪,從外表到內心一步步成為合上主心意的人。

很多年前跟前輩九指學了幾堂「彈Chord」,九指不是基督徒,但他的一番話至今對筆者依然有很大提醒:「越彈得叻,態度就越要認真,越要再學再練,專業㗎嘛!你仲話彈個啲耶穌歌,耶穌歌可以求其㗎咩?」

能力是一種恩賜,心態有時可能取決於事奉路上的學習、反省和成長,兩者的先與後,最終的結果,就是我們自己的造化。能力是否用得恰當,在乎心態,即使起初如何,心態在事奉過程中都會被轉變更新,也可以帶來推動和轉化,成為能力,當有能力之時,正確調整心態會使我們的事奉變得專業。

讓專業的來,是一個雞和雞蛋的循環。

主佑。阿們。